聯絡我們

 

問與答
心理諮詢的第一次會面是怎樣的?
首先,求助者需要填寫一份個人資料表格及心理服務需知。心理學家會和求助者討論關於私隱、個人資料保密及收 費等事項。會面的目的主要是探討求助者尋求諮詢的目的和訂出治療計劃,故此心理學家會詢問情緒狀況及求助者的成長背景等資料,然後作出分析。會面結束前,心理學家會解釋診斷結果,並會與求助者一起訂立治療目標及計劃。

求助者通常要接受多少次的心理諮詢?
每位求助者要接受多少次心理諮詢通常取決於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通常單一的情緒病需要接受8-20次諮詢。當然,某些求助者可能需要更少或更多的諮詢。以抑鬱症為例,科學化的醫學研究指出一般需要15次諮詢。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求助者通常每隔多久需要見心理學家一次 ?
心理諮詢的頻密程度取決於求助者面對的問題的複雜性。一般而言,心理學家需要每星期約見求助者一次以達致良好的治療效果。當求助者的情況漸漸好轉,諮詢可改為兩星期一次。進入穩定期,心理學家會每個月約見求助者一次以觀察進度及協助適應新生活。

心理諮詢後需不需要服藥呢?
臨床心理學家是不會開藥的,心理學家會用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遊戲治療、沙遊治療等方法來作輔導。心理學家會因應求助者的情況而決定是否需要轉介接受藥物治療。

怎樣知道兒童的發展是否異於同齡孩子呢?
家長可先從兒童的智能、社交、情緒、語言、大肌肉、小肌肉、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觀察,倘若發現兒童的發展能力遠遠落後於同齡兒童,便應盡早安排他們接受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接受訓練及治療。

我的孩子要接受評估嗎?
當家長發現兒童的表現似乎與同齡兒童有點不同時,他們往往有所疑問﹕我的孩子是否需要接受專業評估﹖還是待孩子長大後,問題便會改善呢? 究竟做評估還是不做? 當父母感到困惑時,我們都鼓勵父母盡早向專業人士,如兒科專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等尋求諮詢及協助。盡早改善他們的問題,亦可避免家長因不了解兒童的問題而造成誤會。早期介入對兒童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不容延誤。

若不清楚兒童是什麼問題,可以怎樣 ?
家長可以先約見面談,主要目的是了解兒童的情況,臨床心理學家會評估兒童的情況是否需要接受更詳細的評估 / 治療。

兒童第一次會面或治療評估,需要帶什麼或要注意什麼 ?
家長可以帶兒童近期的手冊、成績表、功課或兒童較優秀的作品,讓心理學家對兒童的學習表現有更全面的了解。若兒童需要長期服藥(包括專注力方面的藥物),進行評估前請與臨床心理學家商計安排。

評估是怎樣進行的?
在一般評估過程中,心理學家會先與父母面談,除了解兒童的問題、日常行為表現、成長情況及過往評估結果外,亦會觀察兒童的表現,例如﹕社交和溝通及情緒表現等。有部分兒童或需要接受標準化的測試,例如﹕智力測試。我們使用的評估工具均是全球普遍使用的測試工具,經精密的研究來製定,結果皆能準確地反映與同齡兒童能力上的差異。測試目的是了解兒童對當前環境的理解及適應、所掌握的認知技巧與知識,並非量度兒童的潛能。兒童的臨場表現會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動力、態度、持久力、情緒等。特別在5歲前,兒童的智能仍處於變化階段,如何分析及看待測試的結果,更需小心處理。

兒童進行心理諮詢 / 評估期間,家長需要一直逗留嗎 ?
一般情況下,兒童會單獨接受評估,家長可在等候區等候,或待評估完才來接回兒童。

評估後會怎樣跟進兒童的情況 ?
心理學家會視乎評估結果來訂立個別化的治療計劃,有需要時心理學家亦會建議家長參加講座或小組訓練以達致最佳的治療效果。